中美關係何以行穩致遠 | 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第二次中國行,整體氛圍更顯輕鬆柔和。抵達北京之前,布林肯先到上海,觀看體育比賽,與美國商界人士座談並同青年學生交流。而中美關係與一年前相比亦在不少層面有所推進。受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去年11月舊金山會晤的有力推動,中美已就禁毒問題展開協調,兩軍的溝通對話業已恢復,中美金融工作組舉行了四次會議,兩國間的航班數量也大幅增加。此次布林肯訪華,雙方更進一步宣佈將舉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的首次會議、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舉行新一輪中美亞太事務磋商和海洋事務磋商等。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即將訪美。5月第14屆中美旅遊高層對話將在中國西安舉辦。

上述進展顯示,中美關係已呈逐漸企穩態勢。然而各界對中美關係的前景仍抱有諸多不安,這不僅因為兩國在領土主權、意識形態等問題上的分歧持續彰顯,還由於美國發起的以高科技為核心的對華競爭戰略已經產生較大的溢出效應,對全球經濟、科技秩序產生明顯衝擊。

布林肯訪華:圖為2024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Mark Schiefelbein/Pool via REUTERS)

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是關乎未來的關鍵技術。為拉大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相對中國的優勢,美國不斷收緊對華先進製程晶片的出口管制,一再調低英偉達可以出口中國的GPU性能,對美國實體投資中國的晶片和人工智能產品進行限制,還動用政治力量約束荷蘭ASML公司對華出口先進光刻機。去年底,美國政府更宣佈對美企採購中國傳統晶片的情況展開調查,調查結束後可能出台進一步措施。近期拜登簽署了對外援助一攬子法案,內容包括以國家安全為由強制字節跳動出售旗下應用TIKTOK。

量子計算領域,美國禁止所有在該領域的對華投資。新能源領域,鑑於中國的電池、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等在國際市場上佔有很大優勢,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此次布林肯訪華都提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後續美國可能對中國相關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生物技術領域,雖然美國尚未從政府層面出台具體舉措,但民間人士表示,兩國實驗室之間、醫院之間的不少合作已經暫停。

此外,美國還動員盟友和夥伴一起對華施壓,搞「供應鏈回遷」和「去風險」,並在國際標準組織等重要國際治理機制中排斥中國代表和中國倡議。

這一系列動作對國際經濟、科技秩序造成嚴重干擾,事實上降低了全球經濟和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阻礙了經濟科技要素的正常流動和思想的相互啟發。拋開中美兩國的利益不論,這些舉動增加了國際體系內其他國家開展國際經濟和科技交流的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這些國家通過發揮本國比較優勢實現國家躍升的難度,給其利益和全球經濟、創新體系造成事實上的損害。

中美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右一)2024年4月26日上午在北京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左一)舉行會談。(Mark Schiefelbein/Pool via REUTERS)

就人工智能治理、生物安全、傳染病預防等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課題而言,中美如果不能有效協調、形成合力,相關國際治理機制就很難建立或充分發揮作用,結果可能是科技倫理的缺位和風險管控的延誤,最終導致災難性事件的發生。

中美關係的複雜程度遠非歷史上任一時期的大國關係可簡單比對。技術進步和既往交流已將各國空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美無論是「和」「合」還是競爭對抗,都會對國際體系及其他行為體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中美關係行穩致遠對維護和平、促進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需要一套新的政治哲學,超越傳統國際政治權力爭奪、力量比拼的框架,用合作為衝突設置護欄,用開放為競爭保障公平,更多着眼於人類整體利益,更多回歸人性對溝通、便利和發展的本真訴求。

4月2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佈,特斯拉在華生產的兩個型號的電動汽車符合中國汽車數據安全標準,為特斯拉在中國推出全自動駕駛軟件並擴大市場份額提供了正面的政策環境。這也證明,只要企業針對中國政府的安全要求做出積極努力,拿出切實措施,其在中國市場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可以得到保證。

2024年4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見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李強稱,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典範。(央視新聞聯播畫面截圖)

中美即將開啟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這一敏感領域的對話也將成為觀察雙邊關係的又一項重要指標。期待中美雙方能夠通過對話增進信任、減弱猜忌,更希望藉助對話,兩國的合作能產生新的亮點。(本文作者張薇薇,繫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