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童墮40米枯井 五百人生死營救107小時 惜回天乏術
連續四日,內地媒體及網絡都在共同持續追蹤關注一名河北墜井6歲男童聰聰的生死存亡。 枯井周圍百米範圍土地的斑駁,展示了這次救援聲勢之浩大,40米枯井之上500名救援、105輛救援車輛、107小時的連續救援卻終究沒能救回男童的性命。
河北保定蠡縣中孟嘗村6歲男童聰聰,日前跟隨父親在農地收割白菜時,不慎墮入40米深、但直徑只有30厘米的枯井中,救援人員展開長達107小時營救,最終在井底尋獲,可惜已經氣絕身亡。
在家屬報警後,當地隨即開展救援工作,先後啟用百餘輛挖掘設備,期間救援隊伍曾多次更改救援方案。同時,多地社會力量自發無償救援,參與人數達500多人,當地亦有愛心人士送來免費「雞蛋灌餅」給現場的救援人員。
現場土地鬆軟 曾多次出現塌方危險
據現場人員介紹,由於現場土質十分鬆軟,還曾出現塌方的危險,所以救援進度一度放緩。在挖掘到最後階段,由於井底地質複雜,特別是由機械挖掘改為人工挖掘,井底出現缺氧情況,現場塌方危險不斷,因此挖掘速度減緩。
不過,隨著救援的一步步深入,距離井底越來越近,井下的情況卻未有明朗化。10日18時,救援人員三番四次用高清鏡頭查看井底情況,依舊沒有找到男孩,而生命探測儀器等亦無發現。據現場救援人員介紹,井底並沒有淤泥或者水。10日23時,生死大救援結束,墜井107小時後,聰聰被醫護人員從井裡抱出。現場救援人員確認,墜井男童聰聰已死亡。
據官方的不完全統計,來到救援現場的挖掘機、鏟車、翻斗車、推土機等救援車輛共165輛。救援人員達到500餘人,多人現場連續工作36小時。
救援為何耗時如此之久?方法是否科學?
然而,在一面感慨救援工作超100小時,卻仍不放棄令人動容的同時,也有輿論質疑,為何救援時間耗時如此之久?據《新京報》引述相關分析,由於採用挖坑掘進的方式進行救援,現場土質十分鬆軟,造成救援現場的救援面一再擴大。據現場救援人員介紹,現場曾經出現過3次塌方危險,在救援第二天,已經威脅到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挖掘最後階段,由於井底地質複雜,特別是由機械挖掘改為人工挖掘,井底出現缺氧情況,現場塌方危險不斷,因此挖掘速度減緩。
中國地質大學技術工程學院馬孝春副教授從理論上分析了兒童落井事件的救援方案,一般情況,救援的先期處理應是第一時間與落井孩子取得聯繫,在保持通話的基礎上,持續輸送氧氣、照明,並安慰情緒、輸送食物。同時儘量避免對井體結構的幹擾,或物體掉落。專家表示,由於井口過於狹小,成年人無法進洞,而且上述四種救援方法的前提是必須確認受困者的具體位置和身體狀況,但此次救援都沒有探查到被困者的確切受困信息,所以只能進行挖坑掘進的方式進行救援。
(綜合報道:新京報、重慶晨報、澎湃新聞)
107小時救援全記錄
據悉, 6日上午11時許,聰聰不慎掉落枯井,隨即救援展開。
7日14時許枯井被挖開27米左右。然而,據蠡縣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由於挖掘拓展難度加大,枯井的破拆工作也越來越艱難,急需臂長挖掘機、拉土機。至當晚22時30分,已挖掘約30米。
8日17時,距井底不到9米。救援人員架設直徑3米的護壁筒,展開人工挖掘。由於挖土機不斷作業,作業中心位置上方出現5厘米裂縫,救援人員全部撤出,救援工作暫停。
9日淩晨1時,140餘台作業車輛、500名救援人員仍在現場實施救援,暫未發現男童蹤影。3時,救援方案再次改變,由於該井為積土井。考慮到之前運來的護壁管有螺紋,提升使用時阻力較大,連夜更換為平滑的筒壁。
9日11時30分,距井底約6米。挖掘面再次出現一條裂縫,為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在底部參與救援的所有人員再次撤離。
9日16時,現場準備了20餘竹籃,採用人工向井底部護壁管內部挖土,並在護壁管頂部搭建繩索,將挖出的土用竹筐向外傾倒。
9日19時,距井底約有三四米。救援隊介紹,井下環境非常特殊,井口窄、濕度大,目前最新方案是,挖掘至少還需要2到3個護壁管,才能到底。現場一直往井裡輸氧,也用鼓風機加速空氣流通。
10日18時,現場再次出現裂縫,極力排除險情。據央視報道,蠡縣官方回應,根據預案繼續發掘,只要有希望就繼續營救,如果最終確認孩子不在井內,將轉為刑事案件處理,警方也將介入。
10日21時40分,井壁距泥面尚有1.5米左右。救援隊稱,接下來將提出一節井壁,提出後距離泥面只剩70公分。泥面上沒有發現墜井孩子,只發現了小孩玩具,家屬已經帶走。
10日23時,生死大救援結束,墜井107小時後,聰聰被醫護人員從井裡抱出。現場救援人員確認,墜井男童聰聰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