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2024|初夏燥熱/潮濕夾擊易過敏?中醫教你3大「初夏養生法」

撰文:李樂瑤
出版:更新:

【小滿2024/二十四節氣】春來夏至,二十四節氣亦步入第八個節氣,正式步入夏季;而小滿正是因夏熟農作物籽粒開始飽滿、未完全成熟而得名。來到初夏,濕熱悶焗又多雨,身重、疲倦感亦隨之而來。《01女生》今次就邀請註冊中醫師鄭芸菁分享初夏養生、調理的要訣。

隨著天氣回暖,氣溫逐漸上升,降雨日子亦會隨之增多,暑熱加上天氣潮濕悶焗,多見身熱、多汗、頭暈、精神疲倦、心煩口渴等症狀。

大家想避免受到暑邪以及潮邪影響,鄭醫師建議大家可以順應陽氣升發,早晚適量進行戶外活動,適當曬太陽、出汗有助排解濕邪。不過亦要避免正午、烈日當空之時在戶外暴曬,以免中暑。

初夏養生注意健脾祛濕 避免傷津耗氣

外在天氣環境的暑熱、濕邪,較容易滋生細菌或昆蟲,從而誘發皮膚病或胃腸疾病。另外,外濕亦會引動內濕,例如平日脾胃較差的話,容易令水濕停留體內,初夏就容易出現身重、體倦、腹瀉等情況。

要減少濕邪,鄭醫師建議大家在出汗後適當補充水份,以免出汗過多傷津耗氣。另外避免進食過多油膩、冰凍、生冷物品,以免傷及脾胃,造成水濕內停。水濕內停指水飲聚積於機體胸腹、胃腸、或四肢等不同部位,容易造成支氣管哮、浮腫、胸悶、咳唾引痛等問題。應該盡量減輕脾胃負擔,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佳。

初夏燥熱、潮濕夾擊易過敏(freepik)

祛濕茶勿亂飲!中醫認證3大安全初夏湯水

有些人覺得身體不適,或會選擇快捷便利的涼茶或現成的中成藥、沖劑等,鄭醫師則提醒大家祛濕茶勿亂飲,先是不能每天飲用,脾胃容易受到傷害。

另外,濕重分寒濕和濕熱,胡亂服用或會令氣血運行不暢,反而加重濕重。想要健脾祛濕的話,鄭醫師分享了3款健脾益氣的初夏湯水,消暑又化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初夏養生需注意健脾祛濕 避免傷津耗氣(freepik)

初夏湯水:1. 粟米鬚扁豆薏仁湯

材料:粟米鬚20克、白扁豆10克、薏仁10克、淮山30克、陳皮1塊、瘦肉1斤

先將瘦肉汆水,再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鍋,加水以大火煮沸,轉慢火煮1個半小時。

初夏湯水:2. 腰果栗子赤小豆湯

材料:腰果30克、栗子30克、赤小豆20克、馬蹄30克、紅蘿蔔1條

先將栗子、馬蹄、紅蘿蔔去皮並切件,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鍋,加水以大火煮沸,轉慢火煮1個半小時

初夏湯水:3. 荷葉粉葛湯

材料:荷葉1塊、粉葛半個、白扁豆20克、赤小豆20克、瘦肉半斤

先將瘦肉汆水,再將粉葛去皮切件,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鍋,加水以大火煮沸,轉慢火煮1個半小時。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 鄭芸菁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及註冊中醫師 鄭芸菁醫師(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