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孻叔董兆裕夫婦推出最高50萬獎學金 鼓勵大學生投身大灣區

撰文:何倩瑜
出版:更新:

前特首董建華的叔父董兆裕及叔母董艾祖潔創立的董艾教育基金,宣佈推出「董艾教育基金獎學金」,鼓勵大學生投身大灣區發展項目,增加國家認同感。

獎學金金額高達50萬,當中包括四年制大學的全額學費及每年4萬元生活津貼,即四年合共近33萬元,以及8萬元交流活動資助,10萬元資助大灣區升學或內地創業。今年的獎學金首次與本港四間大學合作,向一年級在籍學生提供共16個名額,申請人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

申請學生GPA不少於3.5 即一級榮譽成績水平

董艾教育基金表示,申請人必須為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或理工大學的一年級在籍全日制學生,並且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每學期(包括所有科目)的成績平均績點(GPA)不少於3.5(滿分4.0)或3.7(滿分4.3)或同等,即一級榮譽成績。

申請人須在申請中遞交學歷成績單,包括GPA成績單、DSE公開考試或獲承認任何國際公開考試成績單(如:IB、GCE),以及撰寫個人自述。基金會每年根據獲獎人的學術表現與大學評審報告,以確認獎學金的分發。

獎學金包4年大學學費及生活費共33萬 想得8萬交流資助費有條件

設立此獎學,是鼓勵本港大學生到內地、大灣區發展。金額包括大學4年全額學費(每年42,100元),另每年4萬元生活津貼,即合共8.21萬元,4年總額共32.84萬元。另得獎學生在學期內,可得到最高8萬元交流資助,首個交流地點必須是中國內地,亦可補充一個海外參訪計劃。在畢業後亦可享有升學或在大灣區或內地創業資助基金,金額最高達10萬元。

第二年增加參與大學數目 未來或擴展名額至私立大學

董艾教育基金執行總監(獎學金)王淑英表示,今年的獎學金名額共16個,參與的4間大學每間會有4個名額。今次的獎學金計劃為先導先行先試計劃,基金會在收到學生對計劃的反饋後,在第二年考慮增加參與的大學,並透露未來有機會擴展名額至私立大學。她重申,獎學金得獎人的挑選不會預計任何學科領域的學生,「但若出現兩位一樣出色嘅學生,基金會優先考慮較需要獎學金嘅嗰一位。」

得主需承諾畢業後留在香港或中國內地不少於兩年

王淑英指,獎學金得獎人在獲取獎學金後需承諾在完成頂目後,必須留在香港或中國內地不少於兩年,如往海外升讀研究生課程,會獲彈性安排。她指,除提供巨額獎學金外,基金亦會為學生提供其他學習經歷,例如:迎新聚會、文化沙龍和會議、畢業報告和學生論壇,以及董艾學人社群,希望可以創建和營造由跨領域專業人才組成的文化團體。

王淑英稱,現為招收階段,合符資格的申請人可在所讀大學的網頁中進行報名程序,而各間大學的截止報名日期都不一,申請人應自行留意截止日子。在6月,參與「董艾教育基金獎學金」項目的大學會成立初選小組,負責甄別和提名申請人,接受基金會在7月的最後面試和審核,得獎人會在9月獲取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