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為什麼受人尊重?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新加坡為什麼受人尊重?看三個例子:

第一個,俄烏戰爭爆發後,作為一個遠離交戰雙方、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甚至兩頭投機的國家,新加坡在第一時間就表明態度,譴責俄羅斯侵略,並加入對俄羅斯的國際制裁行列。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解釋新加坡立場時說,新加坡宣佈制裁俄羅斯不是選邊站,新加坡選擇的是「捍衛基本國際原則和國家利益」。

如何理解「捍衛基本國際原則和國家利益」這句話?

李顯龍說,基本國際原則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不侵犯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原則,「因為假使這都是需要討價還價(up for grabs)的,那麼我們(新加坡作為一個比烏克蘭還弱小的國家)有權在世界上存在、保衛安全和感到安全的依據是什麼?」

李顯龍的接班人,新任總理黃循財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明確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嚴重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侵犯了他國領土主權和完整。「如果這樣的入侵能用『歷史錯誤和瘋狂的決定』來合理化,世界會變得更不安全,我們會非常脆弱。」

2024年5月10日,俄羅斯飛彈襲擊了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Reuters)

第二個,在以巴衝突問題上。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越境對以色列發動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恐怖襲擊,殺死了一千多名以色列人,主要是平民,新加坡同樣在第一時間對此進行譴責,將之定性為「恐怖襲擊」。

看到這裏,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不很正常嗎?哪裏能得出結論說新加坡是個受尊敬的國家?新加坡是泛西方國家,一直以美國為示範,有些網上言論甚至說它是美國的走狗,所以你看無論俄烏戰爭還是哈馬斯恐襲,它都在跟着美國跑,典型的美國走狗嘛,怎麼能說它受尊敬呢?

那麼好,我們接着看兩件事情:一件是前幾天聯大舉行的巴勒斯坦入聯投票,美國和以色列投了反對票,如果完全跟着美國跑,新加坡應該也投反對票才對,但在這個問題上,新加坡絲毫沒有猶豫,和中俄法等143個國家一起投了贊成票。

一件是在台灣問題上,李顯龍屢次警告民進黨不要搞台獨,甚至為此被台官方罵成「鼻屎大的國家」就不說了,就說新上任的總理黃循財吧。

同樣也是幾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當面臨西方記者把烏克蘭與台灣劃等號的提問,黃循財明確強調,台灣的情況與烏克蘭不一樣;人們試圖將兩者相提並論,但它們在本質上相當不同。「因為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就台灣而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黃循財還說,新加坡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甚至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前就是如此。「這是一個長期立場,我們在處理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時非常謹慎,要符合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不允許自己被任何支持台獨的事業所利用。」

如果新加坡是個處處跟着美國跑的走狗,事事唯美國馬首是瞻,是個像烏克蘭一些政客那樣沒腦子的蠢貨,在以巴衝突和台灣問題上,它會這樣和美國保持距離嗎?肯定不會。

通過這兩件事就能反映出,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新加坡確實是有自己的底線原則,有自己的立場態度的。它反對戰爭,反對恐襲,維護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基本原則,不管你對方是哪個國家,有多大,覺得對,符合他們的底線原則和國家利益,它就支持;違背了一些國際公認的現代國際法底線原則,或者不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它就反對。

以巴衝突:圖為2024年5月6日,以色列進行襲擊後,加沙地帶南部拉法地區一處冒出濃煙。(Reuters)

在今天這個是非缺失,實力和利益邏輯主導的國際社會,處處都不乏和魔鬼做靈魂交易,新加坡作為一個撮爾小國,能這樣堅持,特別不容易。

一個沒有自己立場與原則的投機的人,是不可能受人尊敬的;但是一個從自己的立場與原則出發,不管外面風向怎麼刮,不管對方有多大,仍然能遵從自己內心的人,就算一時被誤解,也必定會受人尊敬。

國家亦然!有那麼多的國家,包括中美歐和東盟等都那麼尊重新加坡,遇事都願意聽聽新加坡的建議,看看新加坡怎麼說,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三個,在內政與發展上。

新加坡是個民主選舉制國家,但它絕對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民主」國家,而是一個典型的威權制國家,這點毫無疑問。新加坡通過全民投票進行定期選舉,除了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還有反對黨,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為避免長期執政導致監督缺失進而出現腐敗還特地在議會為反對黨留出席位,以便於反對黨從在野的角度監督執政黨,這些都是現代民主元素。

但另一方面,新加坡政權又從父(李光耀)傳到子(李顯龍),李家在新加坡具有絕對權威不容被挑戰的政治地位,政府與公民個人在權力結構上完全處於不對等地位,司法更傾向於配合政府執政施政而不是像西方那樣與政府對峙獨立成體系,這些傳統威權制特徵,又體現在新加坡政治與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

像新加坡這樣既具有現代民主元素,又具有傳統制度特點的國家並不少,但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沒能像新加坡這樣平衡的這麼好。

李光耀帶領新加坡走向強盛。(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這幾天,72歲的李顯龍在執政20年後,把權力平穩移交給黃循財,自己退居幕後,就是一個既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現代民主元素,又能反映出其傳統的一面的絕佳案例。

權力的誘惑是非常巨大的!其它類似新加坡政治結構的國家,如伊朗和俄羅斯等,在權力的誘惑和加持下,政府和政黨權力出於本能的擴張往往會侵蝕社會公平、法治以及公民個人空間,侵佔公共利益為政黨政府利益甚至私人利益,最終退化為結構性對立的統治型社會,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新加坡還沒有這樣。

更難得的是,新加坡在國家治理上,在經濟與民生上特別成功,它完全不受或民主或威權的意識形態束縛,真正做到了以國家和人民的實質利益為重,把人民生活照顧得很好。

2023年新加坡人均GDP高達9.1萬美元,是日本的將近三倍,而原來一些和新加坡差不多甚至還超過新加坡的國家或地區,如今都被新加坡遠遠甩在身後。 而且這種增長還是相對平衡的增長,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世界治理應該從「民主」與「威權」的敘事轉化為「發展」與「治理」的敘事,政治與經濟建構應該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與具體感受為依歸,在保持效率的同時要兼顧公平,建立法治,新加坡就是這樣一個典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