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烈士從戎執政 賴清德的使命感為兩岸帶來危險信號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在今(20)日的就職演說中展現了對兩岸關係的明確立場,他重申了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價值,雖矢言遵循憲政體制維持現狀,呼籲北京尊重台灣的民主制度及其人民的意願,但在兩岸關係和國際外交上,賴清德表現出更強硬和積極的立場,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兩國論」的色彩尤其強烈,符合其一貫給自己定義的「台獨工作者」定位。

不若蔡英文2016年在初上任的就職演說中採取相對溫和且模糊的立場,言及依循《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重申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和政治現實,並表達了願意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意願,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不可妥協,並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立場,採取了更加明確和強硬的立場——此一立場無疑會激怒北京,使兩岸關係進一步緊張。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中央社LIVE影音截圖)

毫無疑問,北京一向視台灣問題為其核心利益,對任何形式的台獨言行都採取零容忍態度。儘管蔡英文與賴清德皆具「獨性」,但蔡英文當年的策略主要訴諸維持現狀,唯賴清德承繼蔡英文路線而下,試圖偷渡國際合作來增強台灣的安全和國際地位,這無疑會引發北京方面的強烈反應,增加軍事對抗和外交打壓的風險。

眾所皆知,自恃「務實台獨工作者」身份標籤的賴清德,從政以降,皆無改初衷,隨著5月20日的就職,賴清德以此標籤開啟執政,進一步發揚對台獨工作者的支持將加劇兩岸不安風險。

就賴清德乃或民進黨政權而言,「台獨工作者」的政治符號在台灣內部雖然擁有一定的支持基礎,但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等主要國家眼中,台獨立場往往被視為挑釁行為,容易引發區域不穩定。倘若將賴清德對台獨議題支持置於更高的政治舞台上,可能導致中國大陸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來遏制台灣的獨立傾向,從而損害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

2024年5月20日,新任台灣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上午9時舉行,圖為蔡英文與賴清德現身台府前向觀禮者致意。(中央社LIVE影音截圖)

回顧賴清德從政長期以來,始終以強烈的台獨立場著稱。他在過去多次公開表示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一立場在他從政生涯中一貫如一。他強調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屬於中國,這種觀點在台灣內部得到了部分民眾的支持,尤其是在台灣年輕一代。然而,這一強硬的台獨立場卻在兩岸關係中成為了一個不穩定因素。

細究賴清德的政治意識形態,深深根植於台灣本土意識的崛起,他經常強調台灣的民族認同和文化特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台灣民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相對於民進黨過往執政者,如投機主義至上的陳水扁,以及自由主義傍身的蔡英文,賴清德之於二人,乃至環顧民進黨眾,懷抱強烈建立台灣共和國的使命感是賴清德言說「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根柢,是為理想主義台獨路線——這將促使他深信台獨建國必然是台灣前途的結果,帶有強烈的宿命色彩,並且付諸實行。

這從他在就職演說中便可虧之一二,一方面賴清德企求兩岸和平共容、不啟戰事,但另一方面,在演說稿中,他也明確了軍事的作用,包括讓台灣成為一個軍力強大的國家。這即是一類台獨使命感帶來的危險信號,暴露了賴清德內心深刻明白兩岸對抗的存在,但還是會欣然接受,且視對抗為一種必要、一項殊榮,進而成全自己成為台獨烈士的心願。

2024年5月20日,新任台灣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上午9時舉行,圖為蔡英文、賴清德與蕭美琴(左起)現身台府前向觀禮者揮手致意。(中央社LIVE影音截圖)

然而,當賴清德個人以烈士心跡從戎執政,其強烈的台獨夾帶本土意識必然帶來嚴重的排他性,使得兩岸之間的對話和妥協變得更加困難。賴清德的台獨執念使他在未來執政的道路上,將難以在兩岸問題上採取靈活和務實的態度,從而加劇了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

首先,這種強硬立場可能引發北京的強烈反應,增加軍事衝突的風險。北京對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和強硬態度是眾所周知的,任何形式的台獨行為都會被視為挑釁,並可能引發北京的軍事反制措施,進一步增加台海地區的不穩定性。

其次,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極大可能削弱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支持基礎。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道義上支持台灣的民主制度,但對於台獨立場,這些國家往往保持謹慎態度,以避免與北京發生直接對抗。賴清德的台獨言論可能導致台灣失去部分國際支持,尤其是在需要依靠國際合作和援助時,這一點尤為關鍵。

此外,賴清德的台獨立場還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政治分歧和社會動盪。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和國家認同問題存在多種不同觀點,台獨立場的強硬推動可能激化內部分歧,導致政治對立和社會不穩定。這種內部分裂不僅削弱了台灣的內部凝聚力,還可能影響政府的施政效率和穩定性。

初上任的賴清德應認識到,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需要在堅持台灣主權的同時,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務實合作。台獨立場的強硬推動雖然在短期內可能獲得部分傳統支持者的支持,但從長期來看,這種立場將給台灣帶來更多的挑戰和風險。

但不同於蔡英文2016年就職演說,換來北京「未完成答卷」的回應,賴清德今次的就職演說,基本不預留「未完成」的空間,儘管表面上依循蔡英文路線執政,但賴清德透過演說談話已然表明,這將是一個「更強硬蔡英文」時代的開啟——事實上,賴清德是不是台獨工作者的探討已經過去,在他於今年1月當選的那一刻起早已翻篇,如今的關鍵是探討他將如何展現他世界觀下的「務實」,他的「務實台獨」將會如何落實,以及用什麼方式和形式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