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不適也要求醫治療? 醫生:更年期症狀因人而異不容忽視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更年期是每個婦女必經階段,是正常身體變化,更年期期間產生的生理和心理轉變,可能會令婦女難以適應,身體明顯感到不適,部分女士可能會因尷尬,或認為是小事而默默忍受更年期所帶來的不適徵狀,但其實正值更年期,除了生理、心理徵狀外,患上各種高危疾病的風險亦會大大增加,到底更年期會有甚麼徵狀?又應怎樣改善不適?本文請來中大醫院陳婉晴醫生為我們詳細講解更年期的徵狀和治療方法。

甚麼是更年期? 一般女性大概幾歲會踏入更年期?

陳醫生指出,更年期是指卵巢的生理機能逐漸減退,到完全喪失功能的時期,亦即是從停經前至停經後的期間。更年期的徵狀可以由停經前幾年開始一直持續至停經後數年,前後可長達7年時間;香港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為51歲,因此一般更年期徵狀會於大約45歲至55歲之間開始出現。陳醫生提醒,如果一些女性在 40 歲之前提早出現更年期徵狀,就必須尋求醫生的意見,找出是否有其他問題(遺傳、疾病、化療、手術等因素)導致的卵巢早衰,甚至過早絕經。

更年期有甚麼徵狀? 身心轉變生活大受困擾

陳醫生指,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會降低,除了會引致停經外,也會引起其他生理和心理的轉變。更年期期間常見的徵狀為月經不規律、身體會出現潮熱、出汗和陰道乾澀等。更年期時,卵巢功能開始衰退,令月經變得不規則,月經量或多或少。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期,直至月經不來,當婦女超過一年以上沒有月經才可以算是絕經。由於雌激素分泌減少,會使陰道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和潤滑,以致陰道乾澀,陰道容易痕癢和發炎,性交時會感到疼痛。陳醫生補充,有些婦女的尿道亦受影響,導致尿頻、尿急、尿道炎、壓力性尿失禁等,這些徵狀統稱為「更年期生殖泌尿道症候群」。另外,更年期的婦女身體會出現突然潮熱、出汗的熾熱不適感覺,通常維持數分鐘。

有些婦女因更年期期間的生理轉變,加上心理上的困擾,情緒會變得鬱結低沉,容易失眠、暴躁、善忘及精神難以集中等。(圖片:Shutterstock)

在心理方面,有些婦女因更年期期間的生理轉變,加上心理上的困擾,情緒會變得鬱結低沉,容易失眠、暴躁、善忘及精神難以集中等。研究指出,更年期婦女患抑鬱症的機會的風險比一般婦女多兩倍。

更年期健康風險增 定期檢查勿輕視

更年期後,心臟及血管有所變化,婦女血液內雌激素逐漸減少,故膽固醇較易滯留於血管內,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風險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停經後婦女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引致骨骼中鈣質快速流失,骨質組織呈疏鬆現象,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大大增加,然而,如能及早發現和治療骨質疏鬆症,便可減低日後骨折的機會。

停經後婦女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相對增加。(圖片:Shutterstock)

陳醫生亦提醒,更年期後,定期進行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也是很重要的。乳癌是本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而乳癌的發病高峰期則為45至59歲;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子宮頸癌,曾有性經驗的更年期女性應該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更年期症狀如何治療? 飲食、生活習慣同樣重要

陳醫生建議,普遍來說,更年期女性應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豐富的維他命、礦物質和蛋白質,特別是鈣質和維他命D,避免進食辛辣食物和攝取過量咖啡因,以免加劇潮熱和不適感。更年期女性應每日接觸至少15分鐘的陽光,並進行適當負重運動,強健骨骼,建立定期適度運動的習慣,每週至少進行三次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或騎單車,亦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如果更年期徵狀持續困擾並影響生活質素,可以考慮使用荷爾蒙補充治療。

另外,更年期女性可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靜觀或瑜伽,以減輕情緒不穩定和焦慮;衣著方面,建議多穿着寬鬆薄身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每晚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並避免過度疲勞。

更年期女性可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靜觀或瑜伽,以減輕情緒不穩定和焦慮。(圖片:Shutterstock)

正面應對更年期 迎接人生下半場

更年期是自然不過的事情,現在醫學進步,女性無需啞忍更年期的不適,陳醫生最後建議,應抱有開放和樂觀的態度去應對更年期,積極建立一些自己的興趣和社交圈子,亦不妨和家庭醫生商討有關更年期不適的治療方案。至於身為更年期女性的伴侶、家人和朋友,其支持也十分重要,家人應多諒解她們,主動關心和提出建議,譬如分擔家務,讓她們多作休息和騰空私人時間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幫助她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人生下半場。

中大醫院陳婉晴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