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藝術家工藤哲巳 「怪物創作」嶄新美學觀察世界啟發眾生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日本藝術/ 工藤哲巳/ 展覽】天災人禍從未止息,極端氣候、戰火蔓延、貧窮饑荒,地球本有規律,人類的介入卻滋生出無數的問題,正在不斷地、迅速地汙染世界。這些問題並非一日之寒,早在上世紀已有藝術家深入探討問題,並透過創作讓大家進行反思。已故日本戰後藝術家工藤哲巳長達40年的創作生涯持續地探索人類的經驗與歷程,60年代正值日本戰敗復興,經濟快速增長卻伴隨著消費擴張、科技崛起帶來反面影響,他透過標誌性的「怪物式創作」,與大家一起探討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社會凝聚力及環境退化等主題。

工藤哲巳 ©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 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工藤哲巳1935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早年與父親在青森生活,那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美軍佔據時期。1954年就讀於東京藝術大,畢業後不久前往巴黎定居長達20年,雖然工藤視自己為西方的「觀察者」,作品主要探討歐洲人文主義中的政治、經濟與人類中心主義風氣,但年少時於日本的經歷卻也深深植根於他心中成為日後創作的根基。當時日本戰敗國的身分使不少年輕的日本人對政治感到疏離,而且抱有反戰、懷疑的態度,及後都能從其作品中看到。

《For Your Living Room - For Nostalgic Purpose》,1966(圖片來源:豪瑟沃斯香港/©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有別於很多留法的東方藝術家,工藤並沒有沉浸於歐洲藝術,反之是探討人類生存的問題,留心時事和世界的趨勢,例如科技化、大自然汙染甚至核能等議題。於60年代,他開始使用籠子這個元素,鳥籠作為日常物品卻具有深層意象,他認為人類像是寵物一樣被宏大的組織系統「餵養」、觀察或控制。他曾說過,其作品重點在於「觀察」:「我觀察你、觀察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就像醫生觀察豚鼠一樣。」1966年的作品《為你的客廳而作——為了懷舊》中,籠子內爬滿了類似繭蛹與生殖器的形象,放在食物盛器內的並非食糧而是藥丸。籠子系列創造出不同世界,觀者可以將自己看成完整且複雜宇宙的一部分,自然、科技與人類相互影響,是為一個個「新生態」。

《Portrait of Artist, Buddha in Paris (Méditation entre futur programmé et mémoire enregistrée)》,1976(圖片來源:豪瑟沃斯香港/©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工藤使用生殖器的形象創作可以追溯到1962年,他曾於日本著名展覽「Yomiuri Independent」中以生殖器布滿東京大都會美術館展廳,震撼了當時的藝術圈。不過生殖器所表達的並非傳統父權、與性有關的題材,卻是將男性生殖器以「陽痿」姿態呈現,暗喻當時日本政府之無能。另一方面,生殖器亦代表了不能自制的繁殖、擴張以及慾望,最後指向物種因此墮落、滅亡。工藤的雕塑裝置結合手工藝、現成物,形態扭曲怪異又色彩鮮豔,形成一種嶄新的美學,這種「新生態」猶如污染的產物,預示著人類及世界會因汙染而深陷困境。

《Coelacanth》,1970(圖片來源:豪瑟沃斯香港/©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來到七、八十年代,工藤的作品趨向哲學與形而上學思想的探索,探討時間的延續、記憶與精神認同。同樣地以籠子表達,籠中出現人臉,有些會有第三隻眼,比喻為印度濕婆神,在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手持線束代表過去與現在,亦意指文化知識的發展與傳播之間的聯繫,可見於作品《藝術家的肖像,佛陀在巴黎(程序化的未來與被記錄的回憶之間的冥想)》以及《回憶與未來之間的冥想》中。另外,作品中亦時出有現塑料花,代表著生長與腐爛的自然過程,在時間中生命與自然循環的一部分。

《Meditation Between Memory and Future》,1978(圖片來源:豪瑟沃斯香港/©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工藤於日本藝術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品被廣泛收錄於眾多重要機構如日本青森美術館、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香港M+博物館、法國巴黎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在這個5月尾,將會舉行一場工藤哲巳在大中華地區的首場個展「工藤哲巳:籠子」(Tetsumi Kudo. Cages),展出他於60至80年代的重要作品,從中透視出藝術家對時間、自然與文化的獨到見解。

《Votre Portrait》,1974(圖片來源:豪瑟沃斯香港/©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ADAGP Paris 2024,Courtesy Hiroko Kudo, the Estate of Tetsumi Kudo and Hauser & Wirth)

「工藤哲巳:籠子」展覽

展期:2024年5月31日至8月31日

地點:豪瑟沃斯香港(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