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聯手打造「大灣區」? 柔新經濟特區互助提升競爭力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柔佛州地理位置接近,現時有兩條陸路通道連接,長期以來兩地經濟、民生交流頻繁,探親旅遊、求學就業、經商投資等絡繹不絕,近年不少新加坡人更因物業價格較便宜及交通便利而選擇移居柔佛,甚至形容當地為「大新加坡」。

今年1月,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兩國將共同合作在柔佛州創建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Johor-Singapore Special Economic Zone,JSSEZ)。這兩個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國家,或隨着經濟特區的成立而展開新篇章。

自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於2022年大選後上台並於去年初訪問新加坡後,JSSEZ合作項目便取得不少的進展。該經濟特區旨在促進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並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目前,馬新兩國互為對方最大交易夥伴之一,兩國雙邊貿易額每年高達835.3億美元(約6,540億港元);新加坡也是馬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之一,貢獻了相關投資總額的8.3%。

JSSEZ合作項目選址於馬來西亞依斯干達(Iskandar Malaysia)之內,該區為柔佛州南部的主要經濟發展走廊,建於2006年11月。該經濟特區將提供特殊稅務安排、免護照通關、培訓激勵和聯合活動促銷,以改善馬新兩國人民的跨境業務,從而加強整體商業生態系統、便利人員流動、發揮兩國經濟優勢;外界預期這將可改善依斯干達發展區和新加坡的商業生態系統。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今年初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兩國將共同合作在柔佛州創建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網上圖片)

上述經濟特區成功的核心是,柔佛州政府計劃將新山—新加坡捷運系統 (Johor Bahru–Singapore Rapid Transit System,RTS)連接線與該州的輕軌系統和長 350 公里吉隆坡—新加坡高鐵系統整合,該系統預計將於 2026 年底開始運作,將使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至 90 分鐘。雖然RTS已步入正軌,惟輕軌和高鐵仍處於提案階段,現時已得到了馬來西亞國王、柔佛蘇丹易卜拉欣(Sultan Ibrahim Sultan Iskandar)的支持。

除了經濟特區外,安華於去年8月訪問柔佛州期間宣布,陷入困境的森林城市開發項目將被指定為「金融特區」,以刺激依斯干達特區的經濟。

馬來西亞政府於2018年禁止森林城市售予外國人,對該樓盤打擊巨大,入住率低迷。(網上圖片)

冀打造馬來西亞的「深圳」

其實,將柔佛州振興為主要投資目的地的願景並不新穎。2006年,時任總理阿都拉(Abdullah Ahmad Badawi)領導的馬來西亞政府構思了馬來西亞依斯干達計劃,這是一個潛在的國際大都市,橫跨南部州的四個主要地區——新山、依斯干達公主城(Iskandar Puteri)、巴西古當(Pasir Gudang)和古來(Kulai)。但由於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特區內部以及馬新之間的互聯互通長期存在問題,該地區的發展經常受阻,使得相關的進展陷入停滯。

近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仍不時有些齟齬,但總體而言仍然是既有競爭亦有合作,共生互補。透過JSSEZ的建立,馬來西亞政府希望成為一個重要的區域投資目的地,利用與鄰國新加坡的協同效應,產生出類似於香港和深圳的經濟發展成果及進步。去年,柔佛州首席部長翁哈菲兹(Onn Hafiz Ghazi)在州議會發表演說時表示,柔佛州可以追隨深圳的腳步,「在40年間從一個30萬人口的貧困漁村,轉變為一個擁有1,700萬人口的高科技國際大都市」。

莊仁傑教授表示,新加坡半導體產業的外溢現象對新加坡和新山都有好處。(受訪者提供)

獅城半導體的「外溢效應」?

本身是新山人的馬來西亞學者莊仁傑教授向《香港01》表示:「對新山人來說,新加坡算是生活圈子的一部份,因身邊總有認識一些親戚朋友在新加坡,甚至有家人在當地生活和工作,故日常生活就已經會接觸到這個鄰國。另外,我們也經常看新加坡的電視,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他指出,過去馬新兩地許多連繫也很緊密,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民間的活動,他說:「這一次可說是政府明確地說要加入去發展這一方面,而且不僅是制定政策,還進一步規劃經濟特區來協助這件事,讓兩地的發展更加緊密。故這無疑是在擴大原本民間所做的事。」他補充,其他發展如新馬捷運將於2027年啟用,還有新馬高鐵也在投標中;這些亦是兩國正在加強的環節。

新加坡部份的工業未來或將移到馬來西亞一邊。(Getty)

莊仁傑指出,該經濟特區涵蓋了多方面,其中包括半導體產業、醫療、金融、商業四個範疇。他說:「新加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半導體產業,這個特區可說是這個產業生產的一個外溢現象。過去,新加坡以自己為中心發展此一產業,而現在發現也可以把周邊的幅地*納入其生產區內。」而這個外溢現象對新加坡和新山都有好處,因新加坡匯率不斷上升,將生產線外移有助令成本相應降低。

註:新加坡與旁邊的印尼廖內群島(Riau Archipelago),以及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過去很長時間同屬柔佛-廖內-龍牙馬來蘇丹國。

↓點擊睇片: 馬來西亞新山成為新加坡人的「深圳」?↓

此外,以往部份生產原料其實也是由馬國提供,日後原材料在生產地直接使用,對運輸成本方面也有幫助。

從馬國方面而言,經濟特區的發展對其也有好處。莊仁傑表示:「例如柔佛州的房地產,已是全國13個州中房地產滯銷最嚴重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是森林城市。由於經濟特區部份位於森林城市附近,或有助帶動柔佛州西南方的未來發展,有機會幫助刺激該項目。這對柔佛州肯定是有好處的。」

詹運豪認為,新柔經濟特區是雙贏的方案。(University of Tasmania)

「方案是雙贏」 惟新加坡將獲益更多

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亞洲研究教授詹運豪(James Chin)則向記者表示:「經濟特區的其中一個推動力,除了安華和李顯龍領導層的更替之外,就是柔佛州的易卜拉欣(Sultan Ibrahim Sultan Iskandar)現在是馬來西亞國王,現在看起來一切都在齊頭並進,正在他在推動這一點。」他指,易卜拉欣非常渴望讓這個經濟特區啟動,同時渴望推動森林城市成為經濟特區一部份以復興這個龐大的地產項目。另外,他也非常熱衷於恢復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高鐵計劃。

他分析說:「對新加坡來說,其想法是希望將更多的工廠搬到柔佛一側,因當地有更好的相關基礎設施,生產成本也相對低廉,並可接收新加坡的一些工廠和低端工人,而新加坡將成為金融的首都中心。經濟特區可以讓他們能夠以非常簡單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工作。」

詹運豪認為:「新加坡非常清楚,經濟特區是雙贏的。」但他也補充,在通常情況下設立經濟特區會增加投資、貿易等,但透過柔新經濟特區的計劃,他預料新加坡將會比馬來西亞獲益更多。

詹運豪認為,經濟特區將使得新加坡可以集中資源,發展成為金融的首都中心。(羅保熙攝)

基建、水源、電水,還有……

作為新山人的莊仁傑,他認為兩地的經濟關係變得更好是件好事,但擔心長期而言這可能也會是把「雙刃刀」,他解釋,新山的物價目前已經很高,是全國物價最高的地方之一,部份東西甚至比吉隆坡要貴。他說:「假如新加坡的資金不斷湧進,會否進一步提高物價。對新山的平民百姓來說,這有可能是個傷害,我主要是擔心這個事情。」

另一個他認為兩地未來有需要改善或加強的地方是嚴重的塞車問題,因來往兩地的人口眾多。不過,他坦言馬來西亞的基礎建設有可能成為一大阻礙,包括馬路、水電供應等。他指:「馬國基建一開始通常建築得很好,但長遠你會發現相關基建的水準一路往下跌,亦即是說其設施維護及保養並沒有很用心去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此外,莊仁傑表示:「經濟特區這個項目需要更多的水源,而在柔佛州南部的水源,據我所知是並沒有進一步拓展。那麼未來可能需要的工業用水、居民用水都會攀升,水源供應必然會成為一個問題。」他重申,現時不論是電力和交通基建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最後,他補充還有兩點需要注意的是,日後馬來西亞在政策執行上能否配合,以及當局能否持續注入資金、資源同樣值得關注,因這些都是該國一向以來的弊病。他重申:「我比較擔心的是之後馬國政府發現項目沒有太多的收益,因而收緊水喉,不再推進項目。」